借读生是学生流动中的一种形式,一般指因某种原因,离开原籍地,在其他地方以借读、调读、入学等形式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学生。对于很多家境不错,或者对某些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来说,借读是升学、升职进阶的捷径,也是独立、锻炼自我的绝佳机会。
作为一名借读生,首先要了解的是学校的招生政策和申请入学的步骤。有的学校可能会要求提供较高的成绩,而有的学校则看重的是面试表现和综合素质,因此在申请的过程中,身体素质、文艺特长等方面的条件也要尽可能突显自己的优势。
此外,借读生需要更强的自学能力。毫无疑问,转学后的学生面临的文化、学科、环境背景都会产生影响,因此可以自行阅读相关资料来学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。如果必要,还可以联系专业的导师和辅导员,寻求帮助和指导。
借读生可能会面临着在陌生城市、新的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困难,这就需要学生在适应上下更加留神。可以从熟悉新的环境生活、积极与新同学交往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活动等方面入手。
借读生应该享受哪些权利
借读生是指在外省市无法就读的适龄学生,持有家长在所在地的户口本可到其他省市有对口学校就读的学生。相较于当地学生,这些借读生不光要克服离乡背井、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压力,因为缺少相关保障,他们还承受着额外的经济负担。那么借读生应该享受哪些权利才能公平接受教育呢?
首先,借读生应该享受和当地学生同样的膳食补贴。在国家强调营养餐,解决学生营养不良的今天,不可忽视借读生的经济状况。其次,学校对借读生应该给予助学金和灵活优惠的学杂费政策。无论是在学习生活成本,还是一些必备的器材上,借读生应该得到充分照顾,而不是成为学校的“摇钱树”。最后,重点保障借读生的心理健康。对于离家远行的孩子们来讲,家庭亲情缺失、环境陌生和学习压力等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聚焦借读生,多地出台措施支持他们平稳过渡
借读生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。随着公立学校招生难度越来越大,许多家庭选择通过借读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。但是在借读过程中,借读生面临着身份和保障问题。
为了落实《义务教育法》关于“适龄适学”的原则,保障借读生的教育权益,近年来多地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。比如,广东出台了《广东省义务教育借读生管理办法》,规定了借读学校的安全保障、教师资质等方面的要求;江苏也在2019年修订了《江苏省义务教育借读生招收管理办法》,对借读合同、财务监管等做出了规定;北京市在2015年印发了《北京市义务教育借读生管理办法》,明确了借读生的身份认定、在读期间的教育收费标准等内容。
此外,为了让借读生更好地融入当地学校和生活,许多地方还加强了培训和指导,开展了交流活动。比如,鄂尔多斯市在2019年开展了“大漠绿洲教育之旅”活动,让借读生深入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;黄冈市将借读学生纳入“申城之春”活动团队,与本地学生一起学习、交流。